查看原文
其他

特朗普宣布推迟加征关税,下一步怎么走?

南风窗记者 雷墨 南风窗 2019-04-17



华盛顿磋商表明,中美经贸磋商的风向,已经在向更加积极的方向转变。而且,这种转变在现阶段不太可能出现“意外逆转”——即便特朗普善于玩“不可预测”!换句话说,中美最终达成何种协议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倒退的几率已经大大下降。





美国当地时间2月24日晚(北京时间2月25日上午),美国总统特朗普就中美经贸磋商发推特称,由于磋商取得了“非常富有成效”的进展,他将推迟原定于3月1日对中国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的决定。“如果双方取得进一步的进展,我们将安排习近平主席与我在湖海庄园会晤,从而达成一份协议。

 

另据新华社报道,2月21日至24日,习近平主席特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在华盛顿举行第七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双方进一步落实两国元首阿根廷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围绕协议文本开展谈判,在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非关税壁垒、服务业、农业以及汇率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此基础上,双方将按照两国元首指示做好下一步工作。

  

截至发稿前,就最新一轮经贸高级别磋商,中美还没有发布官方声明,国际媒体也没有相关细节的报道。但目前基本可以做两点判断:第一,这轮经贸磋商双方取得了比以前更大的进展;第二,在计划中的可能的中美元首会晤前,中美可能还会继续谈判。也就是说,磋商还会继续

 

更为关键的是,华盛顿磋商表明,中美经贸磋商的风向,已经在向更加积极的方向转变。而且,这种转变在现阶段不太可能出现“意外逆转”——即便特朗普善于玩“不可预测”!换句话说,中美最终达成何种协议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倒退的几率已经大大下降。

 

2018年,中美举行过贸易谈判,也爆发了贸易战。2018年底中美元首阿根廷会晤后,中美经贸较量的风向开始改变。1月9日北京副部长级磋商后,南风窗发表过《中美经贸磋商再出发》。之所以说是“再出发”,因为此前特朗普政府的咄咄逼人、漫天要价,使中美磋商不太像严格意义上的国际贸易谈判。

 

某种程度上说,从那次北京副部长级磋商开始,特朗普政府才从“非理性”回归到“理性”——至少是相对理性。也正是在那次磋商后,中美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举行了高频度(三轮)的高级别磋商。这些密集的谈判凸显了这样一个事实:中美在从(有限的)对抗转向真正的对话,从态度上的“相向而行”,转向目标上的“积极争取”——达成一份协议。


2019年2月21日,第七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华盛顿开幕。习近平主席特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在美国白宫艾森豪威尔行政办公楼共同主持第七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开幕式。


这种转变,是中美第七轮经贸磋商最大的一个看点,同时也可以理解特朗普为何宣布推迟加征关税。

 

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简单地说是因为压力——中美两国都感受到了结束贸易战的压力。而且,主动挑起贸易战的特朗普政府,压力不会比中国低,如果不是更大的话。

 

这次华盛顿磋商期间的一段“插曲”很能说明问题。那就是美国时间2月22日下午,在白宫记者会上,特朗普当众“怼”莱特希泽。在那个公开场合,特朗普明确反对莱特希泽,称他要的不是“谅解备忘录”,而是一份协议。在外交谈判中,谅解备忘录记录双方达成的共识或意向,也记录留待后续谈判的问题,而协议则是双方都认可的共识。

 

特朗普公开“怼”莱特希泽,几乎可以肯定是因为对谈判进展不满。特朗普的竞选承诺之一,就是要重塑美国与贸易伙伴的关系。从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无论是美国与墨西哥、加拿大的贸易谈判,还是正在进行的美中贸易谈判,特朗普无一例外都是高度关注且深度介入。


仅以常识判断就不会不明白,在那次白宫记者会前,特朗普不可能不知道他的谈判团队与中方磋商的,是谅解备忘录还是贸易协议。这两者的区别,可不是无关紧要或者细枝末节的问题。

 

南风窗此前多篇文章分析过,莱特希泽在美中贸易谈判中的政策倾向,以及他如何影响谈判的议题和走向。在重塑美中经贸关系,要求中国进行“结构性改革”上,莱特希泽与特朗普的目标是一致的。但他们在追求这个目标的“时间表”上却并不一致。特朗普公开“怼”莱特希泽的一幕,把这种“不一致”公开化了。


 

去年11月中期选举共和党失去众议院后,特朗普一直被政治阴霾所包裹(政府高官走人、政府关门、民主党“反攻倒算”、“通俄门”调查有了新进展)。在种种不利情况下,特朗普急需通过外交上的“赢局”,来驱散政治上的“晦气”。重塑美中经贸关系的“远大目标”,对他来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一份中美贸易协议,能立刻让他“扬眉吐气”。

 

当然,特朗普更需要在2020年大选前,证明自己能够“解决”美中经贸问题。据美国媒体报道,莱特希泽(还有对华经贸鹰派人物纳瓦罗)一直主张继续对中方施压,强烈反对推迟加征关税的时间。特朗普最终选择推迟加征关税,等于说再次“怼”了莱特希泽一次。原因不难理解,他俩在时间上“对不上表”。

 

根据此前美国媒体的报道,中美两国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贸易赤字等问题上取得了进展,但在国企补贴、技术转让、网络间谍等问题上依然存在分歧。尤其是美方要求的所谓“实施机制”,即如何确保中方兑现所作出的承诺,双方分歧明显。

 

达成协议是多轮博弈的结果,这是国际谈判的基本常识。但经贸谈判不是在“经济真空”下进行,也是一个基本常识。

 

去年特朗普有底气打贸易战,是因为他有信心美国经济能“逆势”增长。去年美国经济的确出现了一段时间的“小阳春”,比如去年第二季度曾出现了4.2%的高增长率。但中美贸易战开打之后,“小阳春”越来越远了。

 

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美国去年前三个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3%、4.2%、3.5%。由于政府关门,第四季度的数据推迟公布,但外界预计将下滑至2.7%,而且2019年全年增速可能进一步降低至2.5%。


截至23日,从去年底开始的联邦政府部分机构“停摆”已持续33天,继续刷新历史最长纪录,约80万政府雇员这期间已错过一次工资发放,很多人手头越来越拮据,到期账单越积越多,不得不寻求外界帮助。1月23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一些联邦政府雇员在一家公益组织的“应急食堂”外排队领取免费餐。


美国经济去年的“小阳春”,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特朗普政府的减税政策,释放了消费者购买力、刺激了企业投资意愿。但随着减税拉动经济增长的效应降低,美国经济需要新的动能托住增长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升级美中贸易战就缺乏政策逻辑支撑。

 

美国咨询公司“全球贸易伙伴”2月初发布了一份评估报告,测算了三种情况下未来一至三年美国经济增长的情况。第一种是特朗普政府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贸易伙伴维持现有关税水平,结果是经济增速会降低0.37个百分点;第二种情况,如果对进口汽车及其零部件征税25%,美国经济将下滑0.43个百分点;第三种情况,如果把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关税从10%提高到25%,那么将拉低美国经济增长率1.01个百分点。

 

考虑到2019年美国经济预期增长2.5%,如果特朗普如期在3月1日对中国商品提升关税,2019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就可能被“削掉”超过三分之一。而且,即便维持目前的关税现状,美国维持经济增长也面临压力。

 

压力,是特朗普的谈判策略——他总是在给对手施加强大压力后再进行谈判。自称“关税人”的特朗普,不止一次说过自己不倾向于把加征关税的日期推后。但是,他感受到了压力,是压力让他对美中贸易谈判的认知和预期更加理性。


 

“理性”很重要。美国耶鲁大学保尔·布兰肯教授,在2月初的一篇文章中称,贸易摩擦螺旋式升级,就会吞噬利益与代价的理性盘算,好在中美两国“改变了这个逻辑”。去年特朗普在美中贸易问题上的激进做法,已将两国经济置于危险之中。特朗普在这次华盛顿磋商后宣布推迟加征关税,或许是他回归理性的一个迹象。中美贸易谈判的“理性”多一点,“意外”就会少一份。

 

这次华盛顿磋商后,中美在多大程度上达成共识,分歧缩小到何种程度,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无论“交易”如何,我们都有必要保持理性的心态。

 

比如,根据美国媒体透露的消息,中国可能承诺向美国购买大豆、农产品、能源以及其他制造业商品,以数额庞大的购买行为来平衡中美贸易逆差。有分析称这是中方做出的巨大让步,这样的理解过于简单。

 

换个角度看,这何尝不是中国经济庞大的购买力在发挥威力?让美国经济从中国市场中收益,难道不会是特朗普政府政策转变的一个驱动力?

 



作者 | 南风窗主笔 雷墨 lzh@nfcmag.com

排版 | GINNY


(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文推荐


快递到家,享受最佳阅读体验


点击发现更多好物


觉得文章好,点赞一个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